一、建设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必要性
新时期,建设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是必要的,这不仅是从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说的,更是从目前我国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现状以及工会女工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来说的。
(一)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呼唤。终身学习讲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对人们提出的要求。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乃始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所发表的富尔《学会生存》报告书。时至今日,终身学习历经了三十年的发展,在理念与内涵上日益多元与丰富。终身学习从时间上对学习提出了要求,而学习型社会则是从营造氛围、建立制度、提供保障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学习型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对工作与学习之间关系的基本看法。学习不再是教室里或者上岗前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学习就是劳动的一种新形式。因此,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对个人、组织及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作为社会组成单元的工会女职工组织,也应该顺应这种时代呼唤,积极投身于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
(二)我国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现状的要求。我国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妇女地位的重要体现,女工工作是高校工会工作乃至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实践上说,由于高校女工构成的特殊性和变化,导致目前高校工会女工工作的经验跟不上、与一般工会的女工工作不区分的状况,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表现在:①工会女职工干部的配备与工作任务不适应,存在缺编现象。由于高校女工会员的增加以及学历、职称的不断高级化,她们所需人文关怀也呈现高级化和多元化,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工作任务的工作量与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人员配备上却往往难以满足需要,专兼职比例失调。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发挥团队的作用,不断地学习,以精简的高素质人员配置来完成繁杂的工作,在这其中,形成共同学习的组织氛围就提上了议事日程。②女职工干部政治、文化素质较高,但掌握其它工作技能程度较低。据调查,目前高校女职工干部的学历水平有相当大部分都在大专及本科以上,党员更是占了绝大多数,但是在办公技能、外语或其它方面具有专长的女职工干部比例却非常小,而且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女职工干部在岗位上上进心不足,没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从而导致工作技能没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提高,无法适应改革形势发展及新时期高校女职工工作的需要。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通过个人学习、组织学习不断提高女职工干部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水平。③从事女职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干部队伍呈老化趋势。一方面,这些从事女职工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同志,在女职工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工会女职工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女职工干部老化的趋势也向新生女职工干部的成长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建设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是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继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新时期高校女职工工作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的挑战。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价值的多元化,使得新时期高校女职工工作越来越复杂。妇女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多元的,在社会角色上,她们是工作者,承受者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家庭角色上,她们是女儿、媳妇、妻子、母亲。因此,女职工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为工作压力而担心,有的为子女教育和读书烦心,有的为自己将要破碎的婚姻痛苦。这种状况在高校女工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对于高校女工来说,除了有以上的新情况外,她们的特殊性还表现在经济收入相对较高,学历、知识水平高。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出,高校女职工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上已经得到满足,随之而来的是对归属、尊重和成就的需要。而这对高校女工构成的主体女教师工作的相对“个体性”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由此可见,高校女工有参加工会活动的热情和需要,但是我们的工会工作还不能吸引她们。这些都需要广大高校工会女职工干部,不断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寻找可靠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且资源、经验共享,形成学习型的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迅速提高应对新时期女职工工作挑战的能力。
二、建设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建议
根据学习型社会以及我国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实际,构建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可以使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全面履行维护职能,履行教育职能,履行参与职能,履行改革职能,帮助女职工全面提高素质,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满足高校女教职工的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人生需要。应该说这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提升工会女职工组织学习力和创造力、优化女职工工作人文环境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建设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呢?这里有五条建议。
(一)树立学习型理念。从高校女工知识化的现状与马斯洛的归属需要理论要求高校女职工干部必须与工作对象有共同的语言、兴趣和层次,从而在面上满足高校女职工的归属需要,使工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为此,需要我们工会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思想是行动的保证,要建设学习型工会女职工组织,从领导到普通干部首先就要在理念上, 树立起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工作者的追求。具体说来,广大工会女职工组织干部要树立起“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团队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理念,上下一致,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自愿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评估学习需求与内外资源。建设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实践上,首先要做的就是评估学习需求与内外资源。也就是说,要先检查个人、团队的知识水平,包括个人的学历、工作经验、工作技能、成就、综合素质,整个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结构水平和学习状态;要检查工会女职工组织所担负的任务以及所需要的工作态度、技能等;最后再对工会女职工组织内部及外部能对改善组织学习起积极作用的因素和资源做评估。这一步骤是为了帮助所有工会女职工干部了解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学习,建设学习型工会女职工组织有什么样具体的可用资源以及存在的障碍。
(三)构建共同的组织愿景。建设学习型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构建共同的组织愿景。“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期盼的景象。建立共同愿景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一个衷心的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主动地去认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从工会女职工组织内部来说,由于个人情况、立场和认识的不同,对于整个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发展目标上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在具体的项目性目标上,更是可能存在不同的意见。如果不对组织成员的个人愿景与组织的整个愿景进行协调,把全体工作人员的态度与目标统一起来的话,建设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是非常困难的。广大工会女职工干部要本着以为全体女职工服务的宗旨,以尊重和谅解为前提,共同构建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学习目标。
(四)注重学习方法与评估手段的科学性、多样性。建设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要强调的就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那么“怎样学习”本身就成了学习的一个重要组织,应该说,在当今社会“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要求下,学习方式是多元的。学习方式可以以对话、反馈、反思等互动方式为主,形式上可以包括开设讲座、小组讨论、领导和普通干部提问、现场展示、观摩和网络教育等。学习要讲究实效,要针对以往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并观察行动结果。建立起女职工干部之间以及普通干部与领导之间有效的沟通平台。同时,对于学习的效果也要进行跟踪和认可,其重要的评价标准就应该是是否对实际的女职工工作发挥了作用,是否有效的解决了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组织学习的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学习着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但也要重视个人的职业发展,对学习能力强、能应用学习到的新知识、技能促进组织发展的团队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和支持,把学习、创新变革和团队个人的成就收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个人和团队参与组织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机制的问题,需要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通过机制保证,使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建设活起来、动起来,形成个人与组织协调、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建设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工会女职工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需要工会女职工干部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各相关领导和人员的支持。随着学习型高校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建设,女职工工作一定能更快更好地顺应时代和女职工个人的需求,提高水平,与时俱进。
摘自福州大学工会网